2024年4月26日是第17个“全国疟疾日”,主题是“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成果”。疟疾长期以来作为一种全球性传染疾病,在我国云南、海南、安徽、湖北、河南、贵州和重庆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然具备传播条件。目前人类对付疟疾最有力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国科学家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二是我国科学家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
一、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疾病,俗称“打摆子”,主要经按蚊传播,可感染人体的疟原虫有5种,分为: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等。
二、什么是青蒿素?
青蒿素是中国药学工作者屠呦呦团队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分离的一种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目前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之一,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是当下治疗疟疾的最有效最重要手段。
青蒿素的化学结构
三、青蒿素的研究历程
由于疟疾奎宁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寻找一种新的有效药物用于治疗疟疾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1967年5月国家设立代号为523项目的抗疟药物研究工作,重点解决抗药性疟疾的防治药物、抗药性疟疾的长效预防药和驱避剂三个方面的问题。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时期。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之治寒热诸疟方》中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用于治疗疟疾。由于青蒿素独特的化学结构,在提取温度超过60摄氏度后有效成分就分解失效,长期以来如何从提取青蒿素成了需要攻关的重大问题。直到1971年下半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团队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这一问题才得以解决。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在过去20年间被广泛用于治疗疟疾,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距青蒿素发现已过去半个世纪,为实现世卫组织提出的到2030年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至少90%的目标,科研人员步履不停,围绕青蒿素作用机理等问题不懈探索。
然而随着青蒿素的推广应用,耐药性问题再一次成了需要面对的困难。有报道称早在2003年和2004年,首例以青蒿素为基础的综合疗法的耐药性案例就在泰国柬埔寨边界出现。过去十年里,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青蒿素已在柬埔寨、缅甸、越南、老挝以及泰国边境等地区的越来越多患者失效。在如今中国已实现本土疟疾消灭的情况下,青蒿素耐药问题值得我们重视,防止疟疾再次反扑也是我们目前工作重点。
五、目前取得的成就
我国疟疾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每年报告约3000万病例,经过70余年的不懈努力,截至2021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消除了疟疾”,实现了连续三年没有本土疟疾病例,同时建立有效的疟疾快速检测、监测系统,制定疟疾防控方案,有能力防治疟疾再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