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帮助

  • 1
  • 2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健康教育 > 疾病检索

百日咳

来源:重庆市疾控中心     发布日期:2020-06-22

简称:百日咳 

法定传染病类型:乙类

感染类型:细菌感染 

概述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婴幼儿多见。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  

分期或分型 

    典型经过分为三期:

   (一)卡他期(前驱期)。自起病至痉咳出现,约7~10天。初起类似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低热、咳嗽、流涕,喷嚏等。3~4日后其他症状好转而咳嗽加重。此期传染性最强,治疗效果也最好。

   (二)痉咳期。咳嗽由单声咳变为阵咳,连续十余声至数十声短促的咳嗽,继而一次深长的吸气,因声门仍处收缩状态,故发出鸡鸣样吼声,以后又是一连串阵咳,如此反复,直至咳出粘稠痰液或吐出胃内容物为止。每次阵咳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每日可达十数次至数十次,日轻夜重。阵咳时患儿往往面红耳赤,涕泪交流、面唇发绀,大小便失禁。少数病人痉咳频繁可出现眼睑浮肿、眼结膜及鼻粘膜出血,舌外伸被下门齿损伤舌系带而形成溃疡。成人及年长儿童可无典型痉咳。婴儿由于声门狭小,痉咳时可发生呼吸暂停,并可因脑缺氧而抽搐,甚至死亡。此期短则1~2周。长者可达2月。

   (三)恢复期。阵发性痉咳逐渐减少至停止,鸡鸣样吼声消失。此期一般为2~3周。若有并发症可长达数月。 

传染源 

    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至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以发病第一周卡他期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潜伏期和传染期 

    潜伏期2~20天,一般为7~10天。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但幼儿发病率最高。母体无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传给胎儿,故6个月以下婴幼儿发病较多。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罕见。 

流行特征 

    全球均有发病,但多见于温带、寒带。常为散发,也可引起流行。 

临床表现 

    具有痉挛性咳嗽者,诊断多无困难。非典型病人可结合实验室检查做出判断。  

治疗和预后 

   (一)一般和对症治疗。按呼吸道隔离。保持空气清新,注意营养及良好护理。避免刺激、哭泣而诱发痉咳。婴幼儿痉咳时可采取头低位,轻拍背。咳嗽较重者睡前可用冬眠灵或非那根顿服,有利睡眠,减少阵咳。也可用盐酸普鲁卡因3~5mg/kg/次,加入葡萄糖30~50ml中静滴,1~2次/日,连用3~5天,有解痉作用。维生素K1也可减轻痉咳。患儿发生窒息时应及时做人工呼吸、吸痰和给氧。重者可适当加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或安定等。痰稠者可给予祛痰剂或雾化吸入。重症婴儿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炎症。

   (二)抗生素治疗。卡他期4天内应用抗生素可减短咳嗽时间或阻断痉咳的发生。4天后或痉咳期应用可缩短排菌期,预防继发感染,但不能缩短病程。首选红霉素30~50mg/kg/日,连用7~10天,也可用氯霉素(剂量同上),或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等。

   (三)中医药治疗。胆汁类制剂对百日咳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采用鸡胆汁加白糖蒸服。半岁以内每日1/3个,半岁至1岁每日1/2个,1至3岁每日1个,直至痊愈。亦可用猪胆等代替。

预后:1岁以下尤其不满3个月婴儿、并发肺炎及百日咳脑病者预后差。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及早发现患者并进行隔离,隔离期自发病起40天或出现痉咳后30天。密切接触者应隔离检疫2~3周。

   (二)切断传播途径。室内通风换气,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病房。

   (三)保护易感者

    1.主动免疫。国内目前常用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自出生3~6个月开始预防接种。剂量为0.5、0.5、0.5ml,每隔4~6周皮下注射一次。有过敏史、惊厥史、患急性病者禁用百日咳菌苗。

    2.被动免疫。肌注高效价免疫球蛋白1.25ml,隔日1次,连用3~5次,可减轻症状。

    3.药物预防。对无免疫力而又有百日咳接触史的患儿可用红霉素、复方新诺明进行预防,连续用药7~10天。  


上一篇:并殖吸虫病
下一篇:白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