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委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亮点及2025年工作重点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党建统领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制定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强化闭环落实机制。获评全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标杆单位。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夯实党建基础,强化“五项先锋”建设。
(二)完成重点工作。顺利完成搬迁,实现平稳运行,为现代化省级疾控中心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预科院实体化运行,取得初步成效;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实验室检测能力显著提升;横向合作与技术服务成果丰硕;“社会·渝悦·疫智防控”数字化应用正式上线运行。
(三)重点传染病防控创新发展。组织制定《监督员管理办法》《监督员核心职责清单》等制度,压实医疗机构疾病防控主体责任,促进医防协同落地落实,确保医防融合工作取得实效;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稳步提升,应急处置高效规范;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丙类报告发病率较去年同期下降;全力推进艾滋病防治攻坚行动,全市艾滋病治疗覆盖率、感染者随访管理率、艾滋病全人群检测比例三项年度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深入推进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和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行动,持续巩固拓展麻风防治成果,维持全面消除麻风危害状态;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深入开展,消毒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公共卫生服务质效有突破。接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疫苗接种指标稳步提升。落实全市预防接种门诊分级分类建设和管理,实现群众疫苗接种快捷支付,全市免疫规划八苗报告接种率名列全国前列;优化慢性病监测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开展死因监测、肿瘤随访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慢阻肺病例报告、高血压病例报告、糖尿病病例报告等专项工作,推进慢性病监测数据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的慢性病管理,慢病防控工作位居全国前列;食品安全和营养工作稳步推进,发布多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企标备案系统迁入“渝快办”;重点职业病及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监测全国领先,完成“职业病一件事”政务办理,履行“三中心三办一基地”职责,机构分色管理首家实施;放射卫生四项能力比对全优,建成省级标准剂量学实验室。职业健康与放射卫生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成功获批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适宜技术应用试点单位,首次在重庆在大型水厂和代表性水源地开展饮用水中新污染物调查;搭建全市城市污水公共卫生风险监测体系;首次开展低温寒潮健康风险预警,及时向公众发布健康防护措施;深入推进学校卫生工作,持续开展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工作,圆满完成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目标要求。
(五)提升疾控核心竞争力有突破。严格落实日周月安全检查及“两单两卡”制度,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到位,实现中心整体搬迁后首年运转平稳过渡,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实验室检验能力提档升级,中心新址顺利通过CNAS认可评审;卫生应急能力不断提升,实施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重庆市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及队伍、市级三防队伍及中心三防队伍建设;高效推动数字化转型,构建“1”个疾控数字底座,健全“4”大保障支撑体系,建设“5”类数字场景应用,构建形成“国家+重庆”双重机制的多病共防综合监测模式,国家前置软件集成部署实施工作总体位列全国前列。
(六)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有突破。人才入选数量、引才数量均为历年最高,2人入选国家公共卫生人才项目;高质量开展公卫规培,公卫规培和招生规模全国前列,公卫规培“四证合一”创新取得关键成果;科研成果和技能竞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职业健康风险监测管理平台的研制及应用获得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社会·渝悦·疫智防控”数字化应用获第二届全国数字健康创新应用大赛健康医疗大数据主题赛三等奖;现场流行病学、预防接种、消毒、地方病防治、寄生虫病防治全国技能竞赛上团体和个人均取得优异成绩;川渝职业健康技能竞赛包揽两大项目的一等奖;多渠道争取横向合作与技术服务,与多家机构建立战略合作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党建统领疾控事业高质发展还不够。二是现代化省级疾控中心的建设有待加强。三是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疾病防控能力仍需加强。四是实验室能力还需提升。五是疾控工作还存在精细化管理不够、复合型人才缺乏、激励机制不健全、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对照“十四五”规划目标及时总结评估,启动 “十五五”规划疾控领域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总结与评价,参与制定疾控领域“十五五”规划,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任务要求。
(二)进一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大力推动增编工作,做大人才总量,力争达到全国省级疾控中心平均水平;强化人才引进工作,力争完成上级部门下达引才目标。
(三)进一步推进预科院实体化运行。打造预科院全国样板,产学研融合出成果。进一步细化市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详细建设方案。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交叉融合建设,争取科研横向合作,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力争在2025年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0”突破。
(四)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工作。以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实体化运行为抓手,深入构建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提升监测预警工作质效。
(五)推进数智疾控建设提档升级。全面推动“社会·渝悦·疫智防控”数字化应用,启动升级工作,做好数据资源全过程管理,完善全生命周期疾病管理服务,打造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业务闭环,全面融入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六)进一步推进各项业务工作。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工作,进一步优化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落实好全市艾滋病防治攻坚行动,加强慢性病监测数据的融合转化应用,巩固消除控制成效,落实重点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控目标任务,完成职业病防治监测任务,扎实开展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项目,推进青少年近视、肥胖等学生常见病监测防控工作。
(七)进一步做好廉洁自律和安全生产工作。强化正风肃纪,纠“四风”树新风,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推进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作风保障;强化底线思维,压实安全责任强化底线思维,压实安全责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安全生产“零事故”为目标,切实加强消防安全、医疗安全、危化品安全、生物安全、交通安全、信访处置、突发事件处理等,确保中心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确保中心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