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帮助

  • 1
  • 2
高级搜索

中心简介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于2000年11月,前身是重庆市卫生防疫站,是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增挂了重庆市预防医学科学院、国家食品安全监测重庆中心牌子。 中心以“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公共卫生能力,保障人民健康”为宗旨,主要承担以下13项职责任务:一是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二是开展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三是实施免疫规划工作;四是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任务;五是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和干预工作;六是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控制工作;七是开展公众健康和营养状况监测与评价工作;八是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九是开展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工作;十是开展实验室检验检测与评价工作;十一是开展科研和国际合作项目工作;十二是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十三是提供其他社会公益性公共卫生服务。 中心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通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及时、科学、规范地开展卫生应急,成功处理非典、霍乱等数百起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地震、干旱、洪水等救灾防病工作,预防和控制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为重庆市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发挥了良好的服务保障作用。

组织架构


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单位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同兴北路187号

公开电话:023-68812969

公开信箱:cqjkzx@cqcdc.org

交通指引


资质荣誉


  •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

    技术服务范围: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甲级)、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个人剂量监测、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行产品检测

  • 实验室认可 实验室认可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12大类、71小类、1615项参数。详见:https://www.cqcdc.org/index.php?a=shows&catid=97&id=2796

  • 资质认定 资质认定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9大类,63小类,1079项参数。详见https://www.cqcdc.org/index.php?a=shows&catid=97&id=2795

  • 放射诊疗许可证 放射诊疗许可证

    许可项目:X射线影像诊断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

    诊疗科目:预防保健科 /内科 /外科 /妇产科;妇科专业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皮肤科 /职业病科 /医学检验科;临床体液、血液专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其他 /医学影像科;X线诊断专业;超声诊断专业;心电诊断专业

  • BSL-3实验室认可 BSL-3实验室认可

  •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

    业务范围:第一类:1、采矿业;2、化工、石化及医药;3、冶金、建材;4、机械制造、电力、纺织、建筑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 第二类:核技术工业应用。

  • 职业病诊断机构备案 职业病诊断机构备案

    职业病诊断类别及项目: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所有)、职业性皮肤病(所有)、职业性眼病(所有)、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所有)、职业性化学中毒(所有)、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所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所有)、职业性传染病(所有)、职业性肿瘤(所有)、其他职业病(所有)。

  •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备案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备案

    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及项目:接触粉尘类: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结晶型二氧化硅粉尘)、煤尘、石棉粉尘、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有机粉尘;接触化学因素类:铅及其无机化合物、四乙基铅、汞及其无机化合物、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铍及其无机化合物、镉及其无机化合物、铬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锌、砷、砷化氢(砷化三氢)、磷及其无机化合物、磷化氢、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钒及其无机化合物、三烷基锡、铊及其无机化合物、羰基镍、氟及其无机化合物、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甲醇、汽油、溴甲烷、1,2-二氯乙烷、正己烷、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联苯胺、氯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光气、甲醛、一甲胺、一氧化碳、硫化氢、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有机氟、二异氰酸甲苯酯、二甲基甲酰胺、氰及腈类化合物、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五氯酚、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丙烯酰胺、偏二甲基肼、硫酸二甲酯、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酸雾或酸酐、致喘物、焦炉逸散物;接触物理因素类:噪声、手传振动、高温、高气压、紫外辐射、微波;接触生物因素类:布鲁氏菌、炭疽芽孢杆菌;接触放射因素类:外照射(X线、γ线、中子、电子束)、内照射(各类放射性核素);其他类(特殊作业等):电工作业、高处作业、压力容器作业、结核病防治工作、肝炎病防治工作、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视屏作业、高原作业、航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