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健康报3月3日报道。近日召开的全国食品安全标准与风险监测评估工作会议提出,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要在“十四五”规划元年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强调,要科学评估冷链食品疫情风险。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按照“人物同防”工作部署,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食品安全工作。北京新发地疫情暴发后,紧急部署对冷链食品进行新冠病毒污染监测。其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从冷链食品包装物上分离培养出活病毒,指出进口冷链货物装卸等环节的工人是高暴露风险人群。随后,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发布系列冷链食品相关疫情防控工作规范和技术指南。
会议要求,卫生健康行业仍需毫不放松抓好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以强化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和从业人员防护为重点,做好从业人员定期核酸检测等工作。推动冷链食品防控技术能力和从业人员防护水平全面提升,扎实、规范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继续深入开展评估研判,为有效阻断冷链食品新冠病毒传播提供科学支撑。继续做好冷链食品相关疫情防控宣传和舆论引导。
会议强调,要提升风险监测研判能力。要强化医防结合,压实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责任。健全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互补开展流调的工作机制,强化首诊医生对食源性疾病的报告和初步流调责任。探索建立食源性疾病直报预警机制,在有条件的省份推行应用非靶向监测技术,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集中攻坚研发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模型,强化风险监测数据分析应用。研究绘制我国重点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风险地图”。各地要加快建立省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和专家团队,结合辖区食品安全主要问题和风险点,积极组织开展风险评估研判,为地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