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帮助

  • 1
  • 2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动态信息 > 行业动态

公卫强起来 医防要协同

来源:健康报     发布日期:2021-03-11

据健康报3月10日报道。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看到了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防协同,正是今年众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看到成绩也要看到差距

“我国已经建成世界最大的公共卫生防护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充分展示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发展的成果。”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党委副书记、秘书长饶克勤表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均等化水平日益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公共卫生的发展仍滞后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饶克勤表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设置还停留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不同层级疾控中心职责相近,上下联动和防治结合仍不紧密。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融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裂痕仍然较大。由于薪酬待遇较低、队伍不稳定,“过去10年,全国疾控系统专业人员减少3.6%”。

根据自己在江西省所做的调查研究,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张伟指出,2018年与2009年相比,该省疾控机构卫生总费用占比从2.51%下降到1.76%,当年各级疾控机构人员数量仅占全省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55%。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室副主任马福昌介绍,历经新冠肺炎疫情,该省各级疾控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进展,特别是实验室硬件投入明显加强。“但仍面临公共卫生人才数量、能力‘双不足’,新发传染病和疫情监测及响应能力较低,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水平滞后。”

饶克勤建议,加强公共卫生宏观治理。建立健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制度”,把公共卫生制度、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建设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点任务。规范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职责功能,优化资源配置,把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爱国卫生运动作为重要职能。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筹资和支付制度,推动全社会参与公共卫生。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把公共卫生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涵,稳定投入机制,优化职能功能,加快人才培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基层应是体系建设重点

今年年初,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暴发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超过80%的感染者来自农村地区。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副市长杨伟坤说:“这为我们做好常态化基层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示织密织牢基层公共卫生防护网刻不容缓。”

“目前,农村和城市社区没有疾控专业组织和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缺乏公共卫生相关设施设备,防病能力和预警意识不强。”张伟表示,城乡基层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组织完备、反应灵敏、运行高效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是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础和关键。

“未来应逐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大幅增加对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张伟建议,通过建立基层防疫站、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防疫科等形式,支持疫情防控力量向基层延伸。同时,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设县域“卫共体”,将医疗、疾控、应急、卫生监督等机构纳入统筹管理,明确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

在部分地广人稀的西部省份,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马福昌建议,国家应充分考虑西部省份实际困难,给予特殊扶持,加大医疗卫生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的倾斜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项目。

医防协同要有意识有机制

“医”和“防”作为两大基础支柱,只有形成协同效应,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卫生健康资源的整体效能。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主要疾病负担,面对复杂形势,单纯依靠临床医学无法有效解决社会卫生问题,必须转变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服务结构,实施医防协同策略。”张伟表示,在资源协同共享方面,要建立畅通的医防人员交流渠道,疾控机构要安排公共卫生医师到医疗机构临床实践,临床医师也要到公卫机构进行交流学习,加大力度培养具有公共卫生处置能力的复合型临床医师。

“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3.2%,糖尿病患病率达11.6%,且随年龄增长逐步增高。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5%,其中慢病支出占70%左右,居民和医保负担不断加重。”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姚树坤指出,当前制约慢病防控的最大问题就是医防协同的欠缺,“医疗机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职能落实不到位,多数专科医师缺少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需统筹一定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医保资金,强化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职能与责任。

用信息技术助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众多代表委员的心声。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任马秀珍建议,发挥可穿戴设备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优势,为群众提供在家门口的一站式智能公共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