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和人民对食品安全的日趋重视,检测项目不断增加的食品风险监测任务也成为实验室人员一项重大挑战,2016年国家食品风险监测任务中首次将寄生虫列为监测内容之一。面对首次承担的食源性寄生虫检测任务,市CDC微检所的党员干部职工,在“两学一做”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在第三批次检测工作任务中成功检出1例东方次睾吸虫感染。
2016年5月底,微检所开展了2016年全国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项目,其中有一部分工作是检测水产品及其制品中的寄生虫(包括华支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颚口线虫),并先后于5月30日,6月6日开始了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淡水鱼中寄生虫的检测,共检测50份样品,在检测过程中,实验室人员采用压片法、消化法及剖检法三种方法对同一样品同时进行了检测。经过多天的仔细镜检和研究,未检出任何可疑的寄生虫。
2016年7月11日14:00,微检所工作人员按计划开始进行第三批次检测工作的实验前准备。15:00左右,公卫所采集的淡水鱼样品送达实验室,共产党员王文斟、许静茹和职工群众周扬、谭妍、蔡娇娇及怀着五个月的身孕谢武娟通力合作,高效负责的及时的在16:40完成了解剖及取样的镜检准备工作。稍作整理后,大家又投入了镜检及肝组织的剖检工作。紧张的镜检工作进行到18点30分左右时,谢武娟在显微镜下玻片中观察到一个疑似吸虫的囊蚴,大家兴奋地都纷纷地凑了过去,经过反复观察,一致认为是东方次睾吸虫的囊蚴。为确保检测结果,我们将同一标本取样的其他二张玻片重新镜检,结果发现有一个可疑囊蚴。大家立即将该编号的原始样鱼取出再一次进行了压片,并发现了多个囊蚴,这就确认了第一份样片的结果。等忙完第二轮的复核检测,已是近晚上9点,刚才被新发现的病例兴奋着,此时检测任务告一段落,大家才感觉到又累又饿…….
第二天一上班,大家将前一天做的消化法样本进行处理,在编号1617的沉淀物中再次检测到了吸虫囊蚴。检测人员又立即开展了病原形态学检测,镜下形态特征符合东方次睾吸虫。经查阅文献和学习的资料,实验人员判断淡水鱼中检出东方次睾吸虫囊蚴。检测结果经电话交流,得到福建省CDC专家李莉莎的进一步确认。
通过此次对食品风险监测评估中寄生虫的检测工作,使微检所寄生虫相关检测业务能力有所提高,工作经验进一步丰富。面对不断发现的各类寄生虫,实验室将继续加强包括寄生虫等病原体检测的能力建设,以便更好完成各类传染病的防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