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源的选择与保护
(一)水源的选择
1、干旱水源枯竭缺水时,集中式供水主要选择备用水源,如未枯竭的江河水或水库水等;分散式供水主要选择地下水(如井水)或未枯竭的地面水为水源。
2、原水水质,最好选择那些只需要较少或不需处理的水源,同时要满足水量的要求。
3、即便是作为临时性措施,也应该避免使用明显有危险性的化学或放射性污染来源的水。
(二)水源的保护
1.严禁向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可能影响水源水质的地区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或倾倒粪便、垃圾与污物,停止一切可能危害水源水质的活动。
2.以沟、河等为水源时,饮用水取水点要处于生活用水点和牲畜用水点的上游,以水塘为水源时饮用水取水点应与生活用水和牲畜用水分塘或分区。
3. 公用水井井口加盖并做好防护,水井周围50m范围内禁止倾倒粪便、垃圾与污物,采用公用水桶取水,并保证清洗干净。
二、为受干旱影响的人群提供饮用水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根据由于可利用的水源在干旱情况下非常有限,因此极其重要的是为个人和家庭卫生以及饮用水和烹调用水提供足够的水量。这时,执行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应该有灵活性,要从短期和长期的健康危险性和健康效益考虑,而不应从卫生方面对供水做出过分的严格限制,因为这会导致疾病传播的总体危险性增加。(摘自WHO《饮用水水质准则》)同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需要能尽快提供满足需求的饮用水的处理工艺
因为在干旱情况下,常常是大多数人的饮用水水源为地表水,因此原水在消毒之前需要净化(如,通过絮凝、沉淀和/或过滤)。
2、需要对饮用水消毒
在干旱时,卫生条件常常较差,疾病暴发的危险性比较高,尤其是在低免疫力人群中。因此,在应急情况下应该消毒饮用水,并使供水系统中维持适当的消毒剂余留量(如氯),在可能的情况下,混浊的水应当澄清,以保证有效消毒。一般情况下出厂水的最低氯含量目标浓度是0.2 mg/ L,高危情况下为0.5 mg/ L。这能明显降低由于家庭水污染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3、减少或去除发生二次污染的危险
饮用水污染还可以发生在家庭采水、储存和用水过程中,因为受灾人群从中心供水点取水装入容器,然后转运到家里的储存和饮用,这个过程为在离开供水系统以后发生水的污染提供了许多机会。因此,应当使人们知道从取水点到用水这段时间水受到污染的危险性,并采取办法减少或去除发生这些污染的危险。如对当地来说,器皿应该是清洁卫生的,并适合当地的需求和习惯要求;同时饮用水必须储存在坚固无毒容器内。每个容器内都要加入含氯消毒剂。
4、加强健康教育
1)、将水煮开饮用,不喝生水;
2)、将小量的水装在清洁透明的容器中,如软饮料瓶,用力摇动容器20秒钟,并在阳光下暴晒至少6小时,然后煮开饮用。
三、应急监测
干旱情况下必须监测饮用水安全,主要内容:
1、 加强卫生监督,应对所有应急取水点的水质进行监测,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源水水质卫生规定;
2、 水源水要经过净化、消毒制水工艺并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源水水质卫生规定;
3、需要时,在疾病暴发调查中要进行水质安全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