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重庆市已经建成25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6个市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目前有8个区县未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建设逐步完善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营造了良好的慢性病防控气氛,充分体现了“健康融入万策” 。《重庆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典型案例集》编委会挑选部分区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典型案例 , 通过重庆疾控平台编发,期望能总结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建设经验,推广应用成熟的做法,有利于各地探索适宜本地区的慢性病防控模式与措施。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 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性,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开展了针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结核病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和干预,而尚缺乏针对职业人群的健康管理。职业人群人口基数大,是我国主要的劳动人口。劳动人口的健康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将职业人群纳入健康管理势在必行。
《“健康重庆 2030”规划》指出,到 2030 年人均预期寿命达 80 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 50%。为实现规划目标,强化职业人群健康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现有主要健康问题,沙坪坝区率先在职业人群中开展了健康管理试点,针对职业人群开展“你健康,我服务”行动、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行动、全民健身行动、健康心理行动、健康饮食行动、全面控烟行动等六大健康行动,以探索职业人群健康管理模式,为下一步制定职业人群健康管理策略和制度提供参考。
一、主要做法
首先在辖区“健康单位”中开展了职业人群健康管理工作试点,选择了井口镇政府为试点单位。由区疾控中心、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医师、临床医师、中医师、护士等组成管理团队,以自愿为原则,对井口镇政府在职职工开展“六大行动”健康管理。
(一)“你健康,我服务”行动
1. 落实健康体检政策。试点单位要持续开展至少每两年一次的职工体检,体检项目须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同时将肺功能检查和骨密度检测纳入40 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要求每个职工知晓自己的体检结果,尤其是体质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的达标情况,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2. 问题导向促进健康。 要求提供体检服务的医疗机构必须针对每个职工的体检结果出具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意见,同时要对本单位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出具健康报告。试点单位要敦促每个职工按照个性化健康指导意见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组织开展系列活动,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至少每年解决 1~2 个本单位的主要健康问题,以改善职工的健康状况。如单位肥胖、血脂异常的职工较多,可组织减重、减脂大赛,对在规定时间内体重下降、血脂达标的职工给予奖励。
3. 实行健康分类管理。安排专兼职人员每年定期将职工体检结果(包含腰围、血压、血糖、血脂、BMI)报送给社区医院。社区医院根据体检结果按照健康人群、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和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三类进行健康分类。由试点单位牵头,社区医院和街镇配合,共同对单位的三类人群实施健康分类管理。 试点单位掌握本单位三类人群的名单,督促职工认真落实健康指导意见,并向职工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免费服务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和签约家庭医生等服务),方便职工主动去享受相关免费健康服务,尽早实现“人人建立健康档案,家家拥有家庭医生”的国家卫生工作目标。
(二)健康素养提升行动
1. 树立科学健康观。定期组织职工学习基础健康知识,如“健康的定义”“身体健康的标准”“长寿的特征”“健康素养 66 条”和慢病相关知识,让职工了解自己的中医体质,鼓励职工关注“健康沙区”微信公众号,阅读《黄帝内经》等经典养生书籍,不断提升职工的保健意识和能力。
2. 打造健康支持环境。在单位入口、走廊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摆放健康宣传材料;增设健康文化走廊,因地制宜地设置健康知识小贴士;利用单位现有媒体设备滚动播放健康知识和“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祝您健康”等提示语,达到“时时提醒、时时关心”的目的。
3. 配备健康检查设备。在健康教育活动室中放置血压计、体重仪等自助检测设备,方便职工掌握自身血压及体重的变化情况。
(三)全民健身行动
1. 落实工间操制度。利用办公室、过道等场地,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职工做工间操,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做好登记。
2. 建立活动激励机制。试点单位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如羽毛球比赛、篮球比赛、工间操比赛、集体跳绳比赛等。对参与活动职工进行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鼓励和调动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建立职工体育锻炼激励机制,对坚持锻炼的职工做好记录,年末作为提名单位优秀职工的加分项目。
3. 设立文体活动室。设立职工文体活动室,配备健身器材、活动设施、书籍,以及与健康教育相关的宣传资料,张贴健康提示语,为职工提供一个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锻炼场地,提高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另外,定期邀请社区医院医生在活动室举行健康讲座、健康咨询等活动,持续提高职工健康素养水平,促进职工更加关注自身健康。
(四)健康心理行动
1. 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组织职工学习“心理健康标准”“出现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等知识,使职工重视自身心理健康,若遇到心理问题知道及时就医,让职工以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投入自己的工作,促进单位文明和谐的工作环境的形成。
2.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邀请心理卫生专家给单位职工做系列心理辅导,加大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职工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对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职工要及早发现、及时干预。
3. 增设心理疏导室。增设心理疏导室,配备沙盘、宣泄器材等所需设备设施,为方便职工及时宣泄不良情绪提供一个温馨、可及的场所,不断提升职工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五)健康饮食行动
1. 营造健康饮食文化。利用各种形式,在食堂宣传合理膳食相关知识,如饮食多样、多蔬多果、少盐少油、吃动平衡等;在食堂内或入口处摆放体重计、BMI 尺、健康食物和垃圾食物模型、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等工具,指导职工均衡饮食、吃动平衡;食堂内摆放健康知识宣传材料,让职工自由取阅;食堂内全面禁止吸烟。
2. 提升厨师专业技能。厨师掌握制作低盐少油菜肴技能,食物采购按照新鲜、安全和多样化的原则,选购营养丰富、有益健康的食物;常运用蒸、煮、焯等保持食物营养的烹饪方法,控制菜肴的油、盐用量,降低盐、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和能量的过量摄入。
3. 合理安排菜品配比。规范公示当日提供的菜肴分量、原料和主要成分含量,标明菜品营养特点,让职工科学合理选购饮食。每餐尽量保证提供新鲜水果,鼓励提供营养套餐或份餐,以及半份菜和经济型工作餐、会议餐,促进节约就餐。
4. 提供特殊人群膳食。根据职工健康需要,提供特殊需要人群膳食(如低能量、低脂肪、低钠盐等膳食),避免高胆固醇、高糖食物和碳酸饮料的供应,尽最大可能降低特殊人群饮食风险。
5. 开展膳食技能竞赛。适时开展职工合理膳食厨艺比赛、膳食知识问答等活动,促进职工养成健康营养的饮食习惯。鼓励积极创建健康食堂,为职工提供营养均衡膳食,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促进职工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六)全面控烟行动
积极创建无烟单位,开展控烟行动,室内办公及工作场所全面禁烟。在单位门口设置禁止吸烟警语和灭烟桶,在办事大厅、走廊、卫生间等设置禁止吸烟标识,指派 5 名控烟督导员开展控烟督查与劝导。
二、成效
通过在“健康单位”职业人群中开展健康管理工作试点,使职工的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高,使“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职工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和保健技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促使试点“健康单位”更加重视职工健康水平,积极通过健康宣教、定期体检、健康讲座等活动,营造出人人关注健康、人人参与管理的健康氛围。通过自我管理和单位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促使职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职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加,工作效率和品质不断提升,单位事业高效、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体会
我国慢性病患者以 60 岁以上老年人居多,并有年轻化趋势。职业人群多为 20~60 岁年龄段人群,是慢性病发生最主要的高危人群。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各种慢性疾病发生、发展最有效、最经济的防治措施。率先在职业人群中开展健康管理试点,以早期发现身体指标异常、生活方式不良者,对其施以身体指标监测、均衡饮食、增加锻炼、戒烟限酒等综合性干预措施,使高危人群的健康状况不断改善,避免其后期发展成为慢性病人,从而不断降低老年期慢性病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