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记得儿时隔三差五被家长带去打预防针的场面?你是否至今都对那位手拿注射器、身穿白大褂的医生阿姨耿耿于怀?今天,小编就要给你讲讲这位白衣阿姨背后团队的故事——预防接种的前世今生。
我国是最早使用人工免疫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国家。早在公元10世纪,唐、宋时代已有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记载,明代隆庆年间,我国已获得精加选炼、毒性很小的“太平痘苗”,种痘技术也有很大改进。
到清代初期,人痘接种已广泛使用,并引起邻国关注,逐步推广至俄罗斯、意大利、希腊、英国、土耳其等国,以后又传至其他大洲。人痘接种在人类预防天花历史上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为研制减毒活疫苗提供了宝贵经验。
旧中国由于经济凋敝,科学文化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疾病丛生,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各种传染病反复流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群众健康,重视预防保健事业,预防接种工作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时期:计划免疫前期、计划免疫时期、免疫规划时期。
1.1 计划免疫前期(1950-1977年)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把关心人民疾苦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1950年,政务院发出《关于发动秋季种痘运动的指示》,要求在全国施行免费接种牛痘苗;1961年,在全国消灭了天花。1963年,卫生部首次颁发《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各地逐步将预防接种工作纳入有计划接种的轨道。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各级卫生防疫机构确定专人负责预防接种工作,基层单位的预防接种工作迅速发展。不少地区建立预防接种户口或接种卡片,装备了简易的疫苗冷藏、运输设备,开始实行计划免疫。
1.2 计划免疫时期(1978-2000年)
1974年,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发展和坚持免疫方法与流行病监测计划,防制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破伤风、结核病等传染病”的决议,正式提出在全球实施扩大免疫规划(EPI)。1978年,卫生部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计划免疫的概念。从此我国的预防接种工作进入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EPI与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相结合并迅猛发展的儿童计划免疫时期,它大致又可分为3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