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主的老年痴呆疾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痴呆是一种以持续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并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退、行为改变的综合征,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021年我国现存痴呆人数近1700万,占全球患病人数的29.8%。同时,痴呆也是我国第五大死亡原因,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2025年9月21日,我们迎来了第32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 “早防早治,守护认知”,其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公众对老年期痴呆的科学认识,增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意识,营造关心关爱痴呆老年人的社会氛围。
重庆市高度重视老年痴呆防治工作。2024年,重庆市率先在15个区县启动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为老年人的脑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一、科普教育:筑牢认知防线,提升知晓水平
重庆市充分利用 “阿尔茨海默病日”“老年健康宣传周” 等重要宣传节点,搭建起线上线下联动的科普宣传矩阵。线下,通过现场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老年痴呆的防治知识;线上借助社交媒体传播原创科普视频,让防治知识触达更多人群。为评估科普宣传成效,还开展了两轮知晓率调查。
结果显示,84.00% 的公众表示听说过阿尔茨海默病,疾病知识的正确率从 55.97% 提升至 57.40%,健康信息获取渠道明显增加,表明公众对老年痴呆的认知正逐步加深。
二、风险评估:精准筛查预警,建立健康档案
筛查是早发现疾病的核心手段。2024年重庆市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认知功能初筛。对筛查中发现的认知功能高风险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开展随访,实时跟踪其认知功能变化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296112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筛查。
三、非药物干预:创新课程设计,延缓认知衰退
针对认知障碍高风险人群,重庆市设计了标准化的认知训练课程,融合了音乐治疗、八段锦、棋牌游戏、手指操、回忆疗法等多种非药物干预形式,让老年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认知训练。
“你们下节课是什么时候上?我一定每次课都来!”
“我多少年没唱过歌了,好多歌都忘了,这节课一上,好多旋律都想起来了!”
“我一辈子都没敢张开嘴唱歌,今天是第一次!”
许多老年人真切表达了对干预课程的喜爱。伴随着一首首老歌在课堂上响起,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到12月底,100余场沉浸式课堂将惠及1000名老年人,帮助老年人训练认知功能。
四、照护者支持:关注 “幕后英雄”,缓解照护压力
痴呆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照护者带来难以想象的压力。在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中,重庆市专门针对照护者开设了支持课程,内容涵盖疾病知识、日常生活照料技巧、精神行为症状应对方法以及照护者自我调适等方面,帮助照护者掌握照护知识和技能,缓解照护压力。目前已有5个区县启动照护者支持工作,到12月底,预计将为500名照护者提供支持课程,为照护者撑起了一片 “减压伞”。
重庆市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的成功实践,如同点亮的星火,为后续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2025年,重庆市将进一步扩大工作覆盖面,在其余26个区县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专业的脑健康服务。
老年痴呆防治工作是关乎整个社会福祉的共同责任。未来,重庆市将继续以“早防早治,守护认知”为理念指引,用实际行动守护老年人认知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我们也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年痴呆防治工作,加入到关爱痴呆老年人的队伍中来,共同构建一个更有温度、更具包容性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