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1
  • 2
高级搜索

老年人必须知道的听力健康真相丨守护听力,远离“无声的痴呆”

来源:重庆市疾控中心慢病所     发布日期:2025-04-20

当老年人逐渐听不清电视声音、频繁要求重复对话时,许多人认为这是“人老耳背”的正常现象。然而,目前的研究明确指出:听力损失是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轻度、中度或重度听力损失分别使患痴呆的风险增加 2 倍、3 倍或 5 倍!听力障碍会加速大脑认知功能退化,而及时干预可降低风险。  

为什么听力损伤会引发痴呆?

1. 大脑“用进废退”

当听觉信号输入减少,大脑负责听觉和语言处理的区域会萎缩,连带影响记忆和思维功能。  

2. 社交隔离

听不清导致老人回避交流,社交活动减少,而孤独感正是痴呆的高危诱因。  

3. 认知负荷过重

听力下降迫使大脑过度消耗资源“猜”声音,挤占本应用于记忆和思考的脑力。  

image.png

尽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约三分之一存在听力损失,但公众对听力健康的认知仍存在三大误区: 

误区一:“耳背不用治” → 实则早期佩戴助听器可延缓认知衰退。  

误区二:“大声说话就行” → 过度暴露于噪音会加重听力损伤。  

误区三:“耳聋才需关注” → 高频听力下降(如听不清鸟鸣、电话铃声)可能是老年性耳聋的早期信号。  

老年人如何科学护耳,看看国家怎么说:

1.远离噪声环境

避免近距离或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在噪声环境下应佩戴防护耳罩、耳塞或用手紧捂双耳尽快离开。

2.科学使用耳机

选择佩戴舒适、音量可调的耳机。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每隔1小时休息一次。耳机音量以“能听到”为合适音量。

3.注意耳部卫生

尽可能保持耳道干燥。尽量少掏耳朵,出现耳道堵塞等问题,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4.合理使用药物

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物,并定期评估药物使用对听力的影响,必要时请医师或药师调整用药种类和数量。

5.定期检测听力

每年尽可能做一次听力检查。

6.及时看病就医

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痛、耳闷等症状应立即就诊。经常出现说话打岔、需要别人重复所说的话、调高电视或手机音量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7.尽早助听干预

对于存在听力损失并影响日常交流的老年人,应尽早进行规范的助听器验配或人工耳蜗植入等干预,辅以听力康复训练并定期跟踪复查。

8.改善交流方式

尽量在安静明亮的环境中与听力损失的老年人交流,注意放慢语速、简化语言,不遮挡面部,可辅助使用手势等肢体语言。

9.营造适听环境

创造听力损失老年人无障碍家庭环境,如安装可视门铃、震动报警器等,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10.关爱听障老人

家人和照护者要帮助老年人丰富日常生活,增加对话交流,鼓励社交参与,缓解老年人孤独感,延缓认知功能下降。

image.png

听力健康是大脑健康的“哨兵”。与其担忧遗忘,不如从今天开始维护听力健康——这可能是最易被忽视却最有效预防痴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