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阖家团圆、欢聚一堂,共享佳肴美食是春节走亲访友、聚会聚餐的重要活动。然而,大吃大喝,易导致肠胃不适,如何在节日期间吃的更健康,请参考以下建议:
(一)食物多样 荤素搭配
每逢佳节,鸡鸭鱼肉等动物性食物成了餐桌上的“主角”,而蔬菜、水果和谷薯类食物却成了“配角”,这种饮食结构是不合理的。
建议参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的比例进行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谷薯类,保持畜禽肉类、水产类每人每天各1两左右(40-75克);确保食物多样,提供身体所需各种营养物质,普通人每天食物种类应该达到12种以上,每周达25种以上(烹调油和调味品除外)。
(二) 控糖限酒 足量饮水
春节饭桌上往往饮品丰富,各类含糖饮料和美酒相伴。然而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可增加龋齿、超重和肥胖等风险;过量饮酒与多种疾病相关,会增加肝脏损伤、痛风、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
因此,亲朋相聚时,如不能避免喝酒,建议一定控制饮酒量,避免酗酒,成年人一天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等特殊人群及患有各种疾病的人群要杜绝饮酒。选择饮品时,建议大家选择无糖或低糖饮品,多喝白水或茶水。
(三)少油少盐 饮食适度
节日期间,饮食中容易油、盐、糖过多,各类零食也丰富,易因贪嘴而暴饮暴食,过多零食摄入也会影响正餐摄入,增加营养不足及微量元素缺乏的风险。
建议选择食物要避免进食过多重口味食物,如油炸油煎食物、腌制熏制食物、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等;零食摄入要适量,注意不要影响正餐摄入,食用零食应注意选择低盐、低糖、低脂的零食,如新鲜蔬菜水果、原味坚果、蛋类和奶及奶制品等,少选油炸或膨化食品等;
(四)公筷公勺 良好卫生习惯
节日期间围桌合餐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传递着亲人朋友的亲密关爱,是构建情感交流的桥梁纽带。但是家人吃饭,共用碗筷也存在细菌、病毒传播的饮食安全风险。
建议在家吃饭,还是餐馆就餐,也要分清“你我”,多准备一些筷子和勺子作为公筷公勺,做到夹菜盛汤用公筷公勺、相互不乱用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