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球蚴病(包虫病)
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兽体内引起的疾病,俗称包虫病(Hydatidosis)。我国有由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幼虫引起的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和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的幼虫引起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我国以囊型包虫病为主,目前21个省(市、区)报道有原发性人、畜包虫病及家、牧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流行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北部和西北的牧区和农牧区,以西藏、青海、四川、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和云南等省(自治区)最为严重。由于流行广泛,宿主丰富,地理生态复杂,分布于我国的细粒棘球绦虫可能存在不同的株型。泡型包虫病又被称为“虫癌”,是高度致死的疾病,患者不经治疗,10年死亡率可达90%。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宁夏、甘肃、新疆的部分地区。我国是世界上包虫病高发的国家之一,重要的流行国家尚有东亚的蒙古,中亚的土耳其、土库曼斯坦,西亚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南美的阿根廷、巴西、智利,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以及非洲北部、东部和南部的一些国家。其他人体棘球蚴病的病原体还有少节棘球绦虫(E. oligarthrus)和伏氏棘球绦虫(E. vogeli),目前我国没有这两种虫体。
一、病原
(一)形态
1. 细粒棘球绦虫
(1)成虫:眼观乳白色,长度为2~11mm,多数在5mm以下。显微镜下观察,虫体由4~6个节片组成,最前端为头节,其后为颈节,后接链体,根据生殖器官发育程度链体又分为幼节、成节和孕节。头颈部呈梨形,有顶突和4个吸盘,顶突上有大小相间的呈放射状排列的两圈小钩共28~48个。吸盘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直径0.014mm。幼节仅见生殖基。成节内有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生殖孔开口于节片一侧的中部或偏后,睾丸45~65个,分布于生殖孔水平线的前后方。孕节长度占虫体全长的1/2,几乎被充满虫卵的子宫所占据,子宫向两侧伸出不规则的分支,子宫有侧囊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特征,子宫内含虫卵200~800个。
(2)幼虫:即棘球蚴,也称为续绦期。眼观圆型或不规则的囊状体。大小因寄生时间、部位和宿主的不同而异,大小由不足1cm到数十厘米不等。棘球蚴为单房囊,由囊壁和内含物组成。囊壁乳白色,分两层,外为角皮层,厚约1~4mm,似粉皮,较脆易破。内为生发层,半透明。两层合称棘球蚴的内囊,其外有宿主组织形成的纤维包膜,称棘球蚴外囊。内容物包括囊液及子囊、孙囊和原头蚴组成的棘球砂。
光镜下观察:
1)角皮层:或称角质层,由生发细胞分泌而成。乳白色,光镜下无细胞结构,呈多层纹理状,具通透性,营养物质可渗入,代谢产物可排出,并对生发层有保护作用。
2)生发层:也称胚层,紧贴在角皮层内,厚约20~25µm,其基质内有许多细胞核及少量肌纤维,生发层向囊内长出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
3)原头蚴:也称原头节,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为17µm×122µm。经1%伊红染色,1%固绿复染,可清楚地显示原头蚴有两种类型,即内陷型和外翻型。内陷型原头蚴由顶突、吸盘及其后实质组织、钙质颗粒等组成。顶突上有两圈小钩并凹入原头蚴体内;吸盘4个,亦凹入原头蚴体内;实质组织中散布有许多钙质颗粒。
4)生发囊:也称育囊,是仅有一层生发层的小囊,借小蒂与胚层相连,在小囊壁上有数量不等的原头蚴。原头蚴除向生发囊内生长外,也可向囊外生长为外生性原头蚴,由于可不断扩张,其危害性较内生性棘球蚴更大。
5)子囊:可由棘球蚴母囊的生发层直接长出,也可由原头蚴或生发囊发育而成。子囊结构与母囊相似,直径1~6mm,囊壁有生发层和角质层,囊内也可长出原头蚴、生发囊以及与子囊结构相同的孙囊。有的棘球蚴囊内无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称为不育囊。
一、病原
(一)形态
1. 细粒棘球绦虫
(1)成虫:眼观乳白色,长度为2~11mm,多数在5mm以下。显微镜下观察,虫体由4~6个节片组成,最前端为头节,其后为颈节,后接链体,根据生殖器官发育程度链体又分为幼节、成节和孕节。头颈部呈梨形,有顶突和4个吸盘,顶突上有大小相间的呈放射状排列的两圈小钩共28~48个。吸盘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直径0.014mm。幼节仅见生殖基。成节内有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生殖孔开口于节片一侧的中部或偏后,睾丸45~65个,分布于生殖孔水平线的前后方。孕节长度占虫体全长的1/2,几乎被充满虫卵的子宫所占据,子宫向两侧伸出不规则的分支,子宫有侧囊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特征,子宫内含虫卵200~800个。
(2)幼虫:即棘球蚴,也称为续绦期。眼观圆型或不规则的囊状体。大小因寄生时间、部位和宿主的不同而异,大小由不足1cm到数十厘米不等。棘球蚴为单房囊,由囊壁和内含物组成。囊壁乳白色,分两层,外为角皮层,厚约1~4mm,似粉皮,较脆易破。内为生发层,半透明。两层合称棘球蚴的内囊,其外有宿主组织形成的纤维包膜,称棘球蚴外囊。内容物包括囊液及子囊、孙囊和原头蚴组成的棘球砂。
光镜下观察:
1)角皮层:或称角质层,由生发细胞分泌而成。乳白色,光镜下无细胞结构,呈多层纹理状,具通透性,营养物质可渗入,代谢产物可排出,并对生发层有保护作用。
2)生发层:也称胚层,紧贴在角皮层内,厚约20~25µm,其基质内有许多细胞核及少量肌纤维,生发层向囊内长出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
3)原头蚴:也称原头节,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为17µm×122µm。经1%伊红染色,1%固绿复染,可清楚地显示原头蚴有两种类型,即内陷型和外翻型。内陷型原头蚴由顶突、吸盘及其后实质组织、钙质颗粒等组成。顶突上有两圈小钩并凹入原头蚴体内;吸盘4个,亦凹入原头蚴体内;实质组织中散布有许多钙质颗粒。
4)生发囊:也称育囊,是仅有一层生发层的小囊,借小蒂与胚层相连,在小囊壁上有数量不等的原头蚴。原头蚴除向生发囊内生长外,也可向囊外生长为外生性原头蚴,由于可不断扩张,其危害性较内生性棘球蚴更大。
5)子囊:可由棘球蚴母囊的生发层直接长出,也可由原头蚴或生发囊发育而成。子囊结构与母囊相似,直径1~6mm,囊壁有生发层和角质层,囊内也可长出原头蚴、生发囊以及与子囊结构相同的孙囊。有的棘球蚴囊内无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称为不育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