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九十七场),介绍了有关情况。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通报,当前我市疫情总体平稳,已连续43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连续38天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期,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国内疫情呈现局部散发和规模性聚集并存的特征,多地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株。随着2022年元旦、春节假期来临,人员流动性、聚集性增加,疫情输入和传播的风险加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两节”疫情防控,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次召开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督促各区县、各行业系统提前做好工作部署,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从严从紧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近日,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重庆市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四方责任,聚焦“六个强化”,科学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确保人民群众度过健康平安的节日。
一、强化防境外输入各项措施。一是针对入境航班机组人员,加强管理,细化防疫措施。严格落实口岸高风险岗位人员闭环管理,做好岗前培训、岗中管理和岗后监测。二是针对入境人员,严格落实从口岸入境、检疫、核酸检测、转运分流、隔离观察到居家健康监测等全流程闭环管理要求。今年国庆节以来,境外来渝2515人均落实相关要求。三是针对重点场所,严格落实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卫生机构感染防控措施,严防交叉感染。四是针对“人物同防”,严格落实入境高风险物品和口岸环境检测消毒,及时开展消毒评价。同时开展了新冠病毒变异和疫情趋势研判,从严防范奥密克戎等新变异株输入。
二、强化多渠道监测预警。一是根据节日期间人群聚集和人员流动特点,在开展常态化监测基础上,扩大核酸检测范围,提高核酸检测频次。今年国庆节以来,常态化开展对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医疗机构人员等重点人群核酸检测786.3万人次,对进口环节、医疗机构等相关环境核酸检测15.3万份,对进口冷链食品和外包装、农贸(集贸、海鲜)市场销售食品等物品核酸检测28.8万件次。二是充分发挥发热门诊和药店的“哨点”作用,所有发热病人全部进行核酸检测,所有零售药店严格落实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4类药品实名登记报告制度。三是完善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核酸检测结果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提高信息研判和预警响应的及时性。
三、强化人员安全有序流动。一是减少跨省(区、市)人员流动,非必要不前往高、中风险地区所在地市。二是强化春运疫情防控,增加交通运输场站和交通工具通风、消毒等措施频次。三是加强对旅游、交通、餐饮等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管理。四是强化境内重点地区来渝返渝人员排查管理,加强外省(区、市)返乡人员及本市高风险岗位返乡人员排查,落实健康监测、核酸检测和健康管理措施。
四、强化重点环节疫情防控。一是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严控庙会、大型文艺演出、展销促销等活动,减少农村集市规模和频次。举办会议、聚会等应当控制人数,尽量举办线上会议或视频会议。二是尽量不举办大规模人员聚集活动,提倡家庭聚餐聚会不超过10人,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尽可能缩小活动规模。三是承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餐饮单位须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自行举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个人,须向属地村(社区)报备,落实属地疫情防控规定。四是加强旅游景区、公共场馆、医疗机构、集中隔离场所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做好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宾馆、酒店、餐馆、民宿、建筑工地、工厂车间、学校、托幼机构、养老福利机构和监管场所等重点单位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五是积极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做到重点人群应接尽接,确保有接种需要人群及时获得加强针接种服务。截至12月20日24时,我市累计接种6385.3万剂次,其中,全市有368.9万人已完成加强免疫接种;“一老一小”接种推进顺利,3—11岁人群接种覆盖率达90.6%,60岁以上人群接种覆盖率达89.1%。
五、强化应对准备。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区(县)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和各专项组持续保持在激活状态,坚持24小时值守,人员在岗在位。二是做好人员、物资和设施设备准备,加强流调、检测、救治、社区管控、消杀、监督等队伍的培训演练,强化核酸检测能力和防护物资储备。三是完善一触即发的平急转换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疫情,指挥体系迅速转入应急状态,人员物资迅速到位,快速有效处置疫情。
六、强化督导检查和责任落实。聚焦疫情输入风险高的场所和单位,加强疫情防控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和专项督查,重点检查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相关防控政策规定落实情况,督促各企事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个人自觉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市卫生健康委将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一是指导督促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不具备诊治条件的医疗机构不得诊治具有新冠肺炎可疑症状患者。二是规范发热门诊设置管理,严格落实发热病人闭环管理要求,所有发热病人全部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反馈前全部留观。三是强化院感防控,严格做好医疗机构人流、物流管控,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加强重点部门环境的清洁消毒。四是定点医院严格执行“不陪护、不探视”规定,非定点医院实行“非必要、不陪护”,确需陪护的要做到“一人一护”、固定陪护。五是加强医疗机构高风险岗位人员管理,做好岗前培训、岗中管理和岗后检测。
重点地区来渝返渝人员疫情防控要求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针对国内重点地区来渝返渝人员,根据《重庆市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依据来渝返渝人员近期旅居史和感染风险程度,分成七类分别提出相应要求。
一、对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市外其他口岸入境人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推送区域协查的来渝返渝人员,按相关规定执行。
二、对高、中风险区来渝返渝人员和外省(区、市)确定的特定时段、特定空间高风险人群,施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间第1、4、7、10、14天各做1次核酸检测。
三、对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的其他低风险区来渝返渝人员,施行7天居家隔离和7天健康监测(在这14天当中,第1、7、10、14天各做1次核酸检测)。
四、对中风险区所在县(市、区)的其他低风险区来渝返渝人员和外省(区、市)高风险岗位的来渝返渝人员,实施14天自我健康监测(这14天当中,第1、7、10、14天各做1次核酸检测,前2次检测结果出来前原则上要求居家观察)。
五、对高、中风险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来渝返渝人员和未划定高、中风险区但出现本土病例的所在地市来渝返渝人员,实施7天自我健康监测(要求在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2次采样间隔至少24小时,2次检测结果出来前原则上居家隔离)。
六、对陆路边境口岸城市的来渝返渝人员,须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渝后在24小时内完成1次核酸检测,并做好7天自我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前原则上居家观察。
七、其余市外来渝返渝人员,引导其在24小时内主动做1次核酸检测。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自我健康监测期间,要遵循不聚餐、不聚集、不到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全程佩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可乘坐出租车、网约车)。
“两节”期间市民出行要求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两节”期间市民出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安全有序的流动,《重庆市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有八个方面的规定。
第一,减少跨省(区、市)人员流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要严格执行人员外出审批制度。
第二,非必要不前往高、中风险地区所在地市。
第三,高风险岗位人员应尽量避免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满足脱离工作岗位14天以上且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向所在单位报备;所在单位要通报单位所在辖区村(社区),由单位所在村(社区)通报目的地区县。
第四,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对高、中风险地区的省(区、市),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区、市)来我市以及我市前往该省(区、市)的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第五,发热病人、健康码“黄码”等人员要履行个人防护责任,主动配合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不出行,村(社区)和所在单位要督促落实。
第六,优化调整学校寒假放假时间,错峰安排春季学期开学返校,做好“两节”期间留校学生的管理服务。
第七,合理调整企业放假和复工时间,引导务工人员错峰返乡返岗。
第八,学校师生、人员密集型企业务工人员跨省(区、市)流动后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或返岗。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提醒,出行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