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重庆市已经建成25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6个市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目前有8个区县未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建设逐步完善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营造了良好的慢性病防控气氛,充分体现了“健康融入万策” 。《重庆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典型案例集》编委会挑选部分区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典型案例 , 通过重庆疾控平台编发,期望能总结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建设经验,推广应用成熟的做法,有利于各地探索适宜本地区的慢性病防控模式与措施。
长寿,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唯一一个以“长寿”命名的区县级行政区,地处重庆腹心,长江穿境而过,全区面积 1424 平方千米,人口 90 万,辖 7 个街道、12 个镇。长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长寿湖、菩提山、大洪湖等自然景观名扬天下;以“长于文·寿于和”为核心理念的长寿文化融汇古今,秦代女实业家巴寡妇清、宋代理学大家谯定、现代武侠小说开山鼻祖还珠楼主李寿民等历史名人光耀千秋。
近年来,长寿以中华长寿文化旅游名城为总体定位,以“天赐长寿·人人向往”为目标定位,以“长于文·寿于和”为价值定位,致力于打好“长寿文化”牌、打好“寿湖山水”牌、打好“康体养生”牌、打好“工业旅游”牌、打好“乡村旅游”牌,真正让游客极目山水之秀、感受人文之美、体验生活之乐。同时,从理念上、产品上、业态上、服务上、品牌上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升级版,建设中华长寿文化旅游名城,创新利用“寿”文化、健康旅游、健康产业、孝道文化、多措并举开展慢病防控工作,唱响“天赐长寿·人人向往”,让八方游客在长寿“长于文·寿于和",让长寿眷顾广大人民。
一、主要做法
(一)以“寿”字做文章,融入健康运动理念,让长寿人人向往
近年来,长寿以“寿”字做文章,将“寿”字融入诗词歌赋、匾额楹联、格言故事和雕塑、绘画、书法等多种文艺表现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养生文化景观,集中展示中国传统养生长寿文化,让长寿养生文化深入人心。 在长寿湖、菩提山、古镇三大景区里,打造了以“寿”为特色的景点,采用太湖石、灵璧石、汉白玉等 10 余种石材,刻了自先秦以来名家书写的大大小小 99 个“寿”字。核心景区天赐寿岛上的百岁园布局了南极仙翁、彭祖、麻姑等百余尊寿星塑像,展现深厚的寿文化底蕴,让群众在寿文化的氛围中领悟长寿的秘诀之一就是健康运动,增强群众健康运动的自觉性,让健康运动的理念融入到长寿文化。
(二)培育健康运动氛围,提升慢病防控水平
长寿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素有“长寿之乡”之称。近年来,长寿通过开展各类文化特色活动,培育健康运动氛围,促进健康运动。长寿湖风景名胜区、菩提山文化旅游区、古镇景区、滨江长寿谷景区、长寿湖旅游度假区等地休闲旅游设施逐步完善,环境优美舒适,人们在休闲旅游的同时进行健康运动。为提升群众健康运动的意识,长寿通过端午、重阳等节日,围绕“寿文化”开展节庆活动,如端午龙舟赛,有数十支队伍参加,10余万人观看,比赛的举办有利于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的精神。还通过健身操、太极拳运动,展示运动养生风采,向更多市民宣传普及运动保健意识和健康养生意识,让更多人喜爱健身,增强广大群众体质,从而预防慢病发生,减缓慢病人群疾病进程,让人们感受到健康运动有助于慢病防控。
(三)发展养生饮食文化,成为慢病防控重要抓手
长寿大力倡导和发展健康饮食文化,每年举办长寿古镇美食节、长寿湖美食节等活动,长寿湖鱼面、长寿薄脆、长寿血豆腐、长寿米粉等大批长寿传统美食闪亮登场,数万人分享传承千年的养生美食,人们在享受健康美食的过程中,读取健康养生饮食文化的密码。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依托长寿湖、大洪湖优质水资源,建立有机鱼生产基地,数十万千克的有机鱼在满足长寿人健康饮食需求的同时,还走上全市人民的餐桌。依托龙溪河的天然环境,建立长寿沙田柚产业基地,具有独特风味的长寿沙田柚享誉全国。长寿的养生美食让更多人吃得健康、吃出健康,也成为慢病防控的重要抓手。
(四)创新孝文化,丰富增寿内涵
“花甲两倍半,眼观六代孙。偶过遇雨阻,文星拜寿星。”明朝宰相代渠亨在长寿偶遇孝道家庭所题的诗是对长寿孝文化的最好注解。长寿结合传统孝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开展十大寿星评选活动、十大孝星评选活动等,让养老、尊老、敬老、爱老成为很多家庭的自觉追求。对孝道文化加以创新,促进孝道伦理的弘扬,促进民众思想道德提升,助力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和谐稳定。
(五)融合寿文化“长于文·寿于和”魅力凸显
现代医学证明,慢性病的发生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为了打造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2014 年,长寿区提出“长于文·寿于和”的核心理念,使得这座有着 600 多年历史的城市在厚重中多了文明的魅力,使文明礼貌蔚然成风、和谐友爱成为常态,改变了导致慢病发生的基础环境。“长于文·寿于和”的魅力为长寿“增福增寿”。
二、主要成效
(一)打“寿”字牌,多措并举提倡健康运动成效显著
“长寿人人向往”是长寿人民的口头禅,在寿文化的背景下,健康运动也成为长寿人民的习惯。广大居民在长寿湖风景名胜区、菩提山文化旅游区、古镇景区、滨江长寿谷景区、长寿湖旅游度假区等休闲旅游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健身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 61%,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人均期望寿命从 2013 年的 76.54 岁增加到 2018 年的 77.43 岁。
(二)健康产业为健康事业提供新动能
长寿区以抓慢病防控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健康旅游业和有机鱼、有机水果、健康食品、医养一体的养老服务等健康产业。以旅游为例,2015 年全年接待游客 700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4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0.6%、20%。长寿湖景区接待游客 203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3.3 亿元。菩提山景区接待游客 385 万人次,其中菩提古镇接待游客 282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7.2 亿元,菩提山接待游客 103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5.1 亿元。2015—2018 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长 10% 以上。旅游业发展作为健康产业发展的缩影,不但惠及长寿人民,也惠及广大游客。健康产业的发展为慢病防控增添新动能。
(三)孝道文化创出长寿品牌,为“人人长寿”增添新举措
江南街道以“孝”引领,通过“孝行江南”展示江南街道传统孝文化的精髓和优秀成果,促进本地民众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实现了江南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实现了江南地区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为慢病防控增添新举措,让长寿成为“人人的向往”。该街道因此荣获重庆首届“巴渝爱老敬老道德风尚奖十佳单位”称号。江南的孝道文化独具特色,引起了中央、重庆等各级媒体的高度重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多家省级卫视都对江南进行了相关报道,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体会
(一)挖掘本土“寿”文化精髓,让健康根植于肥沃的土壤
慢病防控的宗旨就是要让人们健康长寿,长寿“寿”文化传承千年,深入挖掘本地“寿”文化精髓,创新运用于慢病防控工作,让“寿”文化的肥沃土壤孕育健康长寿。
(二)拓展思维开展慢病防控
慢病的发生具有“多因一果”的特点,有共性因素,也有个性因素。要积极开展对共性因素的干预,如健康支持环境的逐步改善,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的打造,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多形式的健身活动的开展,孝道文化的创新传承等,由此惠及广大居民,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个性的因素,加强慢病管理,延长慢病患者的生命,也是增寿的重要举措。
(三)加强健康产业对慢病防控的支撑作用
健康产业内涵丰富,既有医疗、医药产业,也包括旅游业、健康食品业、养老业、体育业,它们的发展对慢病防控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没有健康产业的发展,就缺乏保障健康的物质基础。因此,慢病防控工作效果的提升,也有赖于健康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