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宝宝26+6周早产,出生体重只有1040g,还有先天性心脏病,要怎样接种疫苗啊?”、“医生,我家孩子肝移植术后半年了,现在能打疫苗了吗?”,在预防接种门诊,这样的询问时常都会响起。近日,重庆市地方标准《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服务规范》正式发布,为化解早产儿、过敏儿童、免疫功能异常儿童、处于某些疾病状态的儿童等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难问题、守护健康成长提供有力制度支撑。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点亮“健康明灯”
预防接种过程中总存在一些正处于或曾处于某种生理、病理状态或具有基础疾病的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无法接受预防接种服务的问题,为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提供及时、规范的疫苗免疫服务成为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难点。为解决这部分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难题,近年来,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市疾控局领导下,重庆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团队精准发力,定位构建特殊健康状态儿童评估+接种一体化门诊,探索特殊健康状态儿童转诊评估模式。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门诊人员在新生儿特护病房为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接种疫苗
构建完善“2+4+N”预防接种三级转诊体系
自2017年起,重庆市疾控中心指导6家市、区级医疗机构分别设立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加强与基层接种单位联动。2024年底,全市“2+4+N”预防接种三级转诊体系得以完善,实现“基层初筛—区县评估—市级会诊”机制。其中,“2”是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市妇幼保健院2家市级医疗机构,“4”是指涪陵区、九龙坡区、万州区、黔江区的4家区级妇幼保健院,“N”是指N个基层接种单位。依托重庆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新增的“特殊健康状态儿童评估转诊”模块,重庆市实现了接种信息跨区域共享与全程追溯。通过扫描评估单上的二维码,接种单位可随时查询儿童的评估结果,获取接种建议。
市级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门诊
区级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门诊
重庆地方标准发布筑牢特儿接种核心技术支撑
近日,重庆市地方标准《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服务规范》正式发布,标志着重庆市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统一部署的“2+4+N”预防接种服务体系让特殊健康状态儿童可以就近接受方便可及的接种服务,基层接种医生面对孩子能不能接种也不再迷茫,这是重庆在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背景下践行人民至上的重要实践。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庆市地方标准批准发布目录
“下一步,我们要让更多的特殊健康状态儿童能安心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重庆市正着手通过强化接种能力建设、开展全市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评估师资培训,规范工作流程、建立统一的筛检与评估体系,以及依托现有培训基地开展专项培训并结合卫生经济学优化接种策略等方式,让更多有需要的儿童顺利完成免疫接种。
从曾经的“不敢接、无处接”到如今的“就近接、放心接”,重庆以“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用一张三级转诊网,兜住了特殊健康状态儿童的健康底线。随着体系的全面完善与制度的落地见效,将为更多特殊健康状态儿童的成长路撑起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