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8日是第26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全国高血压日”宣传主题是“健康生活,理想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如果发现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容易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血压。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即症状性高血压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9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指的是某些确定的疾病和原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高血压不到10%。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均达到收缩压(SBP)≥140mmHg(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毫米汞柱),即可确诊。SBP≥140mmHg和DBP<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
二、如何预防高血压?
(一)减少钠盐摄入
每人每日食盐量逐步降至<5g。日常生活中食盐主要来源为腌制、卤制、泡制的食品以及烹饪用盐,应尽量少用上述食品。建议在烹调时尽可能用量具(如盐勺)称量加用的食盐。用替代产品,如代用盐、食醋等。
(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奶类、大豆或其制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每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应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保持BMI<24kg/m2 ,腰围:男性< 90cm,女性< 85cm。
(三)戒烟限酒,舒缓压力、放松心理。
吸烟对人体有许多副作用,这些副作用是由于烟草中所含的焦油、 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引起的。 吸烟对人体的副作用主要有: 1.吸烟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这两者都需要心脏更加努力的工作,同时消耗更多的氧气。 2.烟草中的一些成分,可增加血液的粘稠度。3.吸烟过程中及吸烟后的1个小时内,手、脚和心脏的动脉血管可能发生阵发性的收缩,使得供应到这些部位的血液减少。 4.吸烟使血液中的脂质和胆固醇的含量增加,并且在动脉内壁大量的沉积。 5.吸烟者血液内的一氧化碳含量是不吸烟者的4 至 15 倍,而一氧化碳会影响血液中氧与血红蛋白的正常结合,从而降低输送到心肌血氧的含量。 6.吸烟还可以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癌。
限制饮酒,过量饮酒易患高血压,每天白酒<50ml 或葡萄酒<100ml 或啤酒<300ml。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维持心理平衡,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
心理平衡有助于保持血压正常,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积极主动地缓解精神紧张、调整心态,避免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从而达到良好控制血压的目的。
四、血压平稳后可以停药吗?
经常有高血压患者问“我长期口服降压药,现在血压一直稳定,是不是可以停药了?”
我们的回答是不能停药!血压一平稳就停药,是一直片面的、不科学的认识。要知道,积极地、长期地、规律性地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预防并发症的最可靠的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终身伴随的慢性疾病,目前虽然还不能根治高血压,但是可以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能将血压控制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从而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心、脑、肾等器官损害和其他并发症,使我们能与高血压“和平共处”。
血压控制正常是降压药治疗的结果,如果贸然停用了降压药,失去了药物作用,血压又开始升高,这种血压波动对心脑等损害也是非常大的。
五、有没有可以停药的可能?
回答是肯定的。比如气候、环境的变化导致血压降低;生活方式改善了,体重减轻了,运动量上去了,精神放松了,血压也可能会下降。这种情况下降压药的剂量可以适当减量或停用其中一种降压药物,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切不可自行停药。当然,降压药物减量或停药之后要做好血压监测,保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尽量减少血压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