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传染病类型:乙类
感染类型:病毒感染
概述
戊型病毒性肝炎其临床表现和预后似甲型肝炎,主要经口?粪(包括动物粪便)途径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一般无慢性化,愈后良好。
传播途径
主要由饮用水遭到粪便污染造成的粪-口途径传播,其他传播途径包括
(1)食源性传播,即食用来自受感染动物产品。
(2)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后。可引起流产和宫内死胎;还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感染。
(3)血液传播:通过输入受感染的血液制品传播。
(4)接触传播,即戊肝患者密切接触者可感染戊肝。
潜伏期和传染期
根据中国3次戊型肝炎流行调查,其潜伏期为15~75日,平均36日。
流行特征
1989年Reyes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本病毒的基因克隆。1989年9月在东京国际肝炎会上正式命名为戊型肝炎病毒(HEV),戊型肝炎(HE)。本病主要见于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一般在发达国家以散发病例为主,发展中国家以流行为主。戊肝呈世界性分布,亚洲、非洲是主要流行区,WHO估计全球每年发生2000万感染,330万例急性病例,5.66万例死亡,我国是戊肝高流行区。自1980年后中国新疆地区曾有数次流行,其他各地均有散发性戊型肝炎的报告,约占急性散发性肝炎10%,至少已有6个省市自治区曾报告发生戊型肝炎暴发流行。其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以水型流行最常见,少数为食物型暴发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儿童和老年人发病较少;孕妇易感性较高,病情重且病死率高;无家庭聚集现象,流行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戊肝是一种自限性感染,一般4-6周内会自愈,预后良好。
预防
与甲型肝炎相同。主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主为的综合性措施,并强调接种疫苗是预防戊肝的最有效手段。为预防水型传播,主要是保护水源,防止粪便管理;注意食品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和讲究个人卫生也很重要。使用丙种免疫球蛋白及人胎盘免疫球蛋白预防戊型肝炎多数报告无效。最终要取决于疫苗,HEV分子克隆的成功为研制疫苗提供了基础。
本病症状一般较轻,多数患者于发病后6周内所有症状消失,转氨酶恢复正常。少数病人可表现为重症肝炎,病死率高是本病的一大特点。
孕妇发病率高,病情较重,怀孕6~9个月者更为严重,常发生流产和死胎,多成为暴发性肝炎。
携带有其他肝炎病毒的病人,比如一位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又感染了戊肝,病情会更加严重,而且容易发生重症肝炎,所以要格外警惕。
预防戊肝要做好对病人的隔离、治疗,病人的各种物品要进行处理。
戊肝的大流行,大多与饮用水被污染有关。因此在发生水灾以后,更要把饮用水问题重视起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是预防戊肝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