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呼吁全球关注早产宝宝的健康与成长。这些“提前报到”的小天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疫苗接种正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健康铠甲”,是守护成长的关键防线。今天,我们就来拆解早产儿疫苗接种的核心问题,帮家长们筑牢守护屏障。
什么是早产儿?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其身体各器官构建和生理功能呈不同程度的不成熟。据WHO估计,2020年约有1340万早产儿。早产儿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发育不成熟,补体水平低下,通过母体胎盘获得的IgG量少,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更需要疫苗的保护。
早产儿如何接种?
许多家长可能都有困惑:早产宝宝体质本就偏弱,疫苗到底该按时打吗?哪些疫苗需要特殊注意?其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早已给出明确指引:
1.按实际月龄,无需等矫正月龄
只要医学评估稳定并且处于持续恢复状态(无需持续治疗的严重感染、代谢性疾病、急性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和呼吸道疾病),就按照出生后的实际月龄接种。大多数情况下,早产儿对常规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免疫应答效果与足月儿无明显差异。
2.有特殊要求的疫苗接种
①卡介苗
胎龄>31周的早产儿且医学评估稳定后可直接接种;
胎龄≤31周的,医学评估稳定后可在出院前接种。
②乙肝疫苗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不详产妇所生新生儿建议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若新生儿体重<2000g,也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并在满1月龄、2月龄、7月龄时按程序再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
危重症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1500g者)、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早产宝宝的成长之路,需要更多细致的呵护与科学的守护。疫苗作为预防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对免疫力薄弱的他们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健康保障。
若仍有接种疑惑,可至重庆市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评估门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万州区妇幼保健院、九龙坡区妇幼保健院、涪陵区妇幼保健院、黔江区妇幼保健院)挂号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