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帮助

  • 1
  • 2
高级搜索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科学认识癌症 综合施策防控

来源:重庆市疾控中心慢病所     发布日期:2024-04-16

2024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宣传周主题是“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

image.png

一、癌症与肿瘤究竟有什么区别?

肿瘤的关键词是“固体”,癌症的属性是“恶性”,所以恶性固体肿瘤就是癌症,血液癌症不是肿瘤,良性肿瘤不是癌症,“良性癌症”是错误的说法。

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的话:

癌症=恶性肿瘤+血癌

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二、什么导致了癌症?

导致癌症最重要的因素是是年龄!癌症发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时候。岁数越大,细胞需要分裂次数越多,所以老人比年轻人容易得癌症。

除了无法解决的年龄问题,癌症的主要影响因素还包括行为生活方式因素、紫外线电离辐射等环境理化因素、病毒细菌感染等生物因素、个体的免疫等机体因素。

三、吸烟对肺癌的影响有差异吗?

吸烟者的肺癌和不吸烟者的肺癌在基因水平有巨大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吸烟者的肺癌基因紊乱程度远远超过不吸烟者。烟雾中含有超过50种强致癌物质,且对肺部的损伤很大,因此吸烟者癌症基因突变数目是不吸烟者的10倍还多。同时,癌症基因突变越多,对药物产生抗药性的能力越强!

吸烟和不吸烟者肺癌的基因突变种类不同。肺癌中最常见的“驱动突变”基因有3个:KRAS、 EGFR和ALK,吸烟者肺癌中主要是KRAS突变,而不吸烟者肺癌则主要是EGFR和ALK突变。针对EGFR和ALK突变,近几年开发出了多个疗效非常不错的新型靶向药物用于治疗,而对KRAS突变目前没有特效药。

因此,为了不得肺癌,请不要吸烟!  为了一旦得了肺癌比较好治,请不要吸烟! 

四、日常生活中哪些辐射致癌?

日常生活中,辐射分为两大类: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能量较低,包括紫外线、光线、红外线、微波及无线电波等,不足以直接引起基因突变,因此普遍认为不致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手机、微波炉、高压电、Wifi都归类为非电离辐射,理论上直接致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特别多人担心手机辐射与脑瘤有关系,主要原因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把电磁辐射(手机信号)归到了“可能致癌物”。大家需要正确认识“可能致癌物”的意思是“目前还证明不了它致癌,但值得继续关注”。现存的流行病学方面的证据看:从1985年到2010年,美国手机持有量从24万涨到3亿,翻了近1千倍,但美国神经胶质瘤患者人数在25年间没有什么变化。因此,大家不需要特别担心手机的辐射问题。

但是紫外线,特别是太阳发出的,长期照射可导致皮肤癌,如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 (SCC)和黑素瘤。

电离辐射能量较高,可以直接造成DNA破坏和基因突变,因此可能致癌。真正可能致癌的电离辐射,包括以下三类:核污染:日本核弹爆炸或者乌克兰核电站泄漏都直接造成了大批癌症患者。医用仪器:CT、PET、X线等都是电离辐射源。自然放射源:大自然中存在很多天然放射性元素,比如镭-226、钍-232等。

image.png

五、怎样开展癌症的预防控制吗?

   癌症由于成因复杂,因此预防控制除了自身基因和年龄不可控因素外,必须尽量减少各种外因造成的人体器官的损伤。减少各种危险因素的暴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最有效的防控途径。此外,接种疫苗也可预防某些肿瘤的发生。

众所周知,越早期的癌症越好治,那么,防癌体检到底有用吗?事实上,很多癌症是没有很好的筛查方式,也没有任何筛查适合所有人,目前主要推荐的检查项目有:

(1)针对大众:

乳腺癌:女性,40岁开始,每年乳房X线筛查;

宫颈癌:女性,20岁以后开始,3-5年一次的宫颈刮片或HPV筛查;

结直肠癌:男性和女性,50岁开始,每年一次粪便隐血试验,每10年一次结肠镜检查。

image.png

(2)针对高危人群:

肝癌:有酗酒史、乙肝或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在35岁以后每半年进行一次甲胎蛋白(AFP)和腹部超声检查;

胃癌:有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家族胃癌史的,应该在40岁以后进行定期胃镜或其他检查;

肺癌:吸烟者或者戒烟不超过15年者,应该在55岁以后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