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帮助

  • 1
  • 2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健康教育 > 疾病检索

华支睾吸虫病

来源:重庆市疾控中心     发布日期:2020-06-22

疾病名称: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

法定传染病类型:非法定传染病

感染类型:蠕虫感染

概述

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胆道系统所引起的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华支睾吸虫发育过程必须在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长角涵螺、赤豆螺等)和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体内发育至成熟囊蚴。反复感染可导致重度感染,成虫数量多会造成胆管堵塞,甚至在胆总管和胆囊寄生,偶见胰腺内异位寄生。

临床表现

1、急性华支睾吸虫病

 一般骑兵较急,症状明显。可有畏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恶心、乏力、腹胀、腹泻和右上腹痛等症状,并伴有肝大、黄疸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体征。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华支睾吸虫病。

2、慢性华支睾吸虫病

 轻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胃肠道症状,重复感染科出现纳差、腹胀、腹泻、乏力和神经衰弱等症状,并伴有原发性肝癌或胆管癌者,若不及时治疗,肝功能失代偿可致死。

传染源

能排出华支睾吸虫卵的病人、感染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

传播途径

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活囊蚴的鱼、虾。

潜伏期

约一个月。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特征

华支睾吸虫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国家。在我国除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区尚未发现外,已有25个省、市、自治区及台湾地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都有流行。以广东、广西、黑龙江和吉林等省、自治区委重流行区。本病的而流行与水系分布有关,以池塘或小沟为主的地区,呈点状分布;以河流为主的地区,呈现状或片状据。  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除需有适宜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及终宿主外,还与当地居民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治疗和预防

治疗:吡喹酮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预防:加强粪便管理,不让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进入鱼塘,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本病的关键。不吃生的及未煮熟的鱼肉或虾,改进烹调方法和饮食习惯,注意生、熟食的餐具分开使用。


上一篇:黄热病
下一篇:姜片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