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姜片虫
法定传染病类型:非法定传染病
感染类型:蠕虫感染
概述
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是由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简称姜片虫,寄生于人、猪肠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临床以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
分期或分型
无分期或分型
传染源
除患姜片虫患者外,猪亦是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畜均通过吃带有囊蚴的生的或半生的水生植物感染,也可能因饮用带有囊蚴的生水而感染。常见的大红菱、大菱、四角菱,其次为荸荠和茭白。国外报道莲藕也是重要媒介植物。流行区多以水浮莲、蕹菜等喂猪,故猪感染率很高。
潜伏期和传染期
潜伏期1~3 个月。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感染后的人对再感染亦无明显的保护性免疫。国内调查姜片虫感染者以15岁以下的青少年多见,6~10 岁为高峰期,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50岁以下感染率降低一半左右。但在重流行区,6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也较高。
流行特征
姜片虫病主要流行分布在亚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除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外,其它18个省、市和自治区均有流行。目前我国估计有姜片吸虫感染人数为191万。
本病是人、猪共患的寄生虫病。猪姜片虫病的流行区较人姜片虫病的流行区广。近年来,由于一些生态环境的改变,如农村都市化,农业区变工业区、农作物种植的改变以及养猪饲料和条件的改变等,许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感染率和感染迅速下降,如广东新会、浙江萧山和绍兴等地。目前就全国而言,姜片虫病流行区在缩小,人群感染率已明显降低。
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中、重度者可出现食欲缺乏、腹痛、间歇性腹泻(多为消化不良粪便)、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腹痛常位于上腹部与右季肋下部,少数在脐周,发生于早晨空腹或饭后,以腹痛为主,偶有剧痛与绞痛。患者常有肠鸣音亢进、肠蠕动增强、肠胀气。不少患者有自动排虫或吐虫史。儿童常有神经症状如夜间睡眠不好、磨牙、抽搐等。少数患者因长期腹泻、严重营养不良可产生水肿和腹水。重度晚期患者可发生衰竭、虚脱或继发肺部、肠道细菌感染,造成死亡。偶有虫体集结成团导致肠梗阻者。
治疗和预后
首选驱虫药物为吡喹酮,常用剂量为10mg/kg 体重,分早、中、晚3 次服用,1 天内服完。治疗1 个月后,虫卵阴转率可达97.5%~100%。国外有人用15~25mg/kg 体重,分3 次口服,1 天疗法,虫卵阴转率为100%。不良反应有头昏、头痛、乏力、腹痛、肠鸣等。一般较轻且能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此外,硫氯酚、槟榔煎剂、硝硫胺亦有一定疗效。
经彻底治疗后,2~4个月内不发生临床症状,以及粪便检查无虫卵即为治愈。无后遗症,但应防止再感染。
预防
加强粪便管理,防止人、猪粪便通过各种途径污染水体;大力开展卫生宣教,勿生食未经刷洗及沸水烫过的水生植物,如菱角、茭白等。勿饮生水、勿用被囊蚴污染的青饲料喂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