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帮助

  • 1
  • 2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健康教育 > 疾病检索

棘球蚴病

来源:重庆市疾控中心     发布日期:2020-06-22

简称: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  

法定传染病类型:丙类  

感染类型:蠕虫感染  

概述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人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犬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属中医“蛊毒”、“积豪”、“蛊疫”等范畴。  

分期或分型 

我国有二种不同虫种的包虫病,即囊型与泡型包虫病。 

传染源 

 囊型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狗,其次是狼、狐狸等。  

传播途径 

囊型包虫病直接感染是由人和狗密切接触,其皮毛上的虫卵污染手指后经口感染。狗粪便中虫卵污染水源、蔬菜,也可导致间接感染。牧区狗、羊混居,羊毛被污染,通过挤奶、剪毛、接羔、羊皮加工等也可污染。 

潜伏期和传染期 

细粒棘球蚴病的潜伏期长,10~20年或以上。 

人群易感性 

感染主要与环境卫生和不良饮食习惯有关,患者以牧民与农民为主。大多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发病。  

流行特征 

 本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区。在全世界分布很广,我国以新疆、青海、宁夏、内蒙、陕西、四川等地多见。东北、河北、河南、山东亦有散发病例。 

临床表现 

棘球蚴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巨型棘球蚴病多见于腹腔,可占据腹腔的整个空间,挤压膈肌,使肺叶萎缩。肝棘球蚴病常使肝肿大、肝区胀痛。肺棘球蚴病可致气短、胸痛、咳嗽和咯血。脑棘球蚴病的表现与脑瘤相似,易引起头痛、呕吐及癫痫等颅内压增高症状。骨棘球蚴病多发生于骨盆、椎体中心和长骨两端,破坏骨质,造成骨折。此外包虫病还往往伴有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发育障碍、恶病质等。 

治疗和预后 

(一)普通康复疗法。服驱虫剂时,应卧床休息或住院,服药前适当加强营养。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虫毒在肝。上腹胀痛,乏力蚋呆,或有包块,或有腹水,或黄疽,或发热.舌质紫,有瘀点或瘀斑,脉弦细. [治法] 疏肝化瘀,扶正祛虫.

2.虫毒在肺。胸胀胸痛,咳痰带血,乏力盗汗,或发热嗔脓痰,或有胸水.舌癣苔腻,脉弦滑. [治法] 开胸散结,扶正祛邪.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丙硫苯眯唑:每日10一2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刚R,每月为1疗程,间隔半个月,可重复疗程1年以上,孕妇忌服.

(2)甲苯咪唑:开始3天用每日0.2克,以后渐增至每日3—4克,分2—3次口服,疗程1个月.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牛黄、红花、降誊、使君子、五咏绿绒蒿、唐石特青兰、诃于、山楂、广木香各3克,研末每次0.6~O.45克,每日4次服.

(五)手术疗法。单房巨囊型可争取在未发生压迫症状前手术摘除.巨大的肝、脾及其他脏器包虫病均可行内囊摘除术,手术中应注意包囊,防止包囊破裂.

细粒棘球蚴病预后一般较好,但如棘球蚴破裂而发生休克者则较差。 

预防 

(1)按传染病隔离,半流食或清淡饮食。

(2)避免与狗密切接触,或家犬定期驱虫。

(3)勤洗手,不饮生水,不食生菜。 

上一篇:姜片虫病
下一篇:脊髓灰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