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帮助

  • 1
  • 2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健康教育 > 疾病检索

脊髓灰质炎

来源:重庆市疾控中心     发布日期:2020-06-22

简称:脊灰 

法定传染病类型乙类  

感染类型:病毒感染  

概述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系由脊灰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受该病毒感染后多数没有症状,为亚临床型经过,约1%-1‰的感染者出现急性单侧性(或双侧的)弛缓性麻痹。因本病多发生在儿童时期,故俗称为小儿麻痹症。发生麻痹症的儿童多数留下跛行,终身致残。  

分期或分型 

 在出现症状者中可分为顿挫型、无瘫痪型和瘫痪型。瘫痪型占全部感染者的1%~2%。典型瘫痪病人的病程可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传染源 

为病人及无症状带病毒者。后者及无瘫痪型病人不易被发现,且人数众多,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病毒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手、用具、水和食物等,经口摄入为主要传播途径。病初病人咽部分泌物可排出病毒,故亦可经飞沫传播,但为时短暂。  

潜伏期和传染期 

 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7~14天。90%以上呈隐性感染,病人可无症状,但可从鼻咽部及粪便中排出病毒,并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以1~5岁儿童为多。感染后对同型病毒可获持久免疫力,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力弱。  

流行特征 

脊灰呈全球性分布,温、热带的发病比严寒地区为多,历史上在公元前的古希腊早有本病记载,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世界各国曾有流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功地研制了疫苗以后,本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鉴于脊灰病毒的自然宿主是人,除灵长类动物可以感染外,无其他宿主或媒介昆虫,故只要做好人群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有可能消灭本病。因此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目标要求在2000年全球消灭脊灰。

我国脊灰在无疫苗预防的年代是一种常见病,解放前无发病专率记载,解放后自将脊灰列入传染病报告以来,最多的一年报告发病人数为1964年的4万余例。但在疫苗推广应用后,发病率从六十年代的每年万例左右降至七十年代每年数千例。在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同时,1993年以来开展全国免疫日为形式的强化免疫活动,从1994年10月以后我国未再发现由脊灰本土野毒引起的病例,在全球消灭脊灰的进程中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临床表现 

1.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

2.顿挫型(流产型)脊髓灰质炎: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病人在数天内可完全恢复,这类病人不易正确诊断。

3.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脊髓灰质炎):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继之或痊愈数日,或好转数日或相继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病日持续2~10天,一般预后良好。病人脑脊液压力正常或稍高,淋巴细胞稍有增加,总细胞数在10~500/ml,蛋白质浓度稍有升高或正常,糖含量在正常范围。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与因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需以特异性血清学或病毒学检测才能鉴别。

 4.瘫痪型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仅1%或更少的感染者发展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部分病人可以发现有双相的病程,即开始出现发热等一般轻度症状,数日后症状消失,以后又出现麻痹。主要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害而出现肌肉松弛性瘫痪,表现可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如病毒侵袭脑干则可发生共济失调或非瘫痪性肌肉疼痛。肌肉瘫痪在开始几天内发展很快,继之停留在这一水平,恢复较慢,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相当多数留下跛行的后遗症。  

治疗和预后 

脊灰尚无特效的治疗,以对症疗法处理。

 发病初期:临床休息直至热退后一周,避免肌肉注射和手术以免瘫痪的发生或加重,肌肉疼痛者可应用止痛剂。

 已发生麻痹者:将麻痹肢体置于功能位置,给以神经细胞的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12和其他有益于神经细胞的药物,如地巴唑等。

对延髓麻痹者,注意防止呼吸道内分泌物的阻塞,必要时可做气管切开,呼吸肌麻痹者可使用人工呼吸器。

在麻痹症状停止发展后,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同时可开展理疗和针炙。

 残留麻痹畸形者可酌情进行外科矫形手术。  

预防 

1.健康教育:

脊灰在我国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严重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一旦发病除部份死亡,多数留下跛行,终身残废。本病没有特效药治疗,但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可供预防,只要口服三次疫苗,并辅以强化免疫能有效保获儿童不得脊灰,进而可以消灭本病。

2.免疫接种: 

有二种脊灰疫苗可供使用,脊灰减毒活疫苗和脊灰灭活疫苗,前者口服有效,后者注射免疫。全球通过疫苗的免疫接种,已有效地在美洲地区、西太平洋地区阻断了脊灰野毒的传布,成为无脊灰病例的地区。

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本国生产的脊灰减毒活疫苗,由I、II、III型病毒混合而成。推行的免疫程序是婴儿生后2、3、4月龄各服一次,于4岁时加服一次。为提高免疫复盖率达到消灭脊灰的目的,从1993年起实行了每年2轮对4岁以下儿童普服的全国强化免疫。

 I、II、III型混合减毒活疫苗由减毒的活病毒组成,对健康儿童无致病性,但口服后活疫苗病毒仍能在机体增殖,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一旦疫苗中病毒灭活,就不能达到免疫的效果,故活疫苗的运输和保存一定要在4℃-8℃或更低温度的环境中冷藏运输。活疫苗病毒在-20℃以下能保存2年以上。

服苗时应用冷开水吞服,服苗后半小时内不宜饮热开水,以免影响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上一篇:棘球蚴病
下一篇:基孔肯雅热